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高校优质资源协同共享,4月23日,由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丁连涛带队,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团队奔赴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深度调研与交流,并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师资提升、竞赛合作等核心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工程教育协同创新体系。
调研期间,吉林大学一行在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沈洪垚教授和钱俊教授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验室、数字化制造中心、机电综合、虚拟仿真等特色实践教学场所。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兼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刘鹏教授在参观后表示:“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模式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与创新思维,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展开热烈研讨,双方一致认为,当前工程教育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以此为契机,共建新时代实践育人机制。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双方将本着“自愿平等、开放公平、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师资提升、竞赛合作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逐步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协同实践育人机制。
“此次合作是两校工程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丁连涛指出,“浙江大学在工程实践教学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吉林大学深厚的工科底蕴相结合,必将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实践平台,也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沈洪垚则表示,期待双方以协议为起点,探索“高校 + 高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破解工程教育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推进双方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作出新贡献。
此次战略合作不仅是两校工程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更将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助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