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开展联通杯“人工智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相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作品选拔赛学院初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要求
1.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均可组队或个人参赛,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按照学历最高的参赛成员划分至本科组、硕士组和博士组分开评审。
2.申报作品可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形成实践成果上报,作品团队成员学生人数限10人以内(含作品申报者),指导教师人数限3人以内。
二、赛道安排
(一)“人工智能+”创意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线上链接等材料。
(二)“人工智能+”应用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附相关研究方向供参赛学生参考)。
“人工智能+”应用赛选题研究方向参考
(1)人工智能+农业发展
(2)人工智能+工业制造
(3)人工智能+医疗健康
(4)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5)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6)人工智能+环境保护
(7)人工智能+政务管理
(8)人工智能+文化旅游
(9)人工智能+其他综合领域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作品(实物或者技术)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
三、参赛说明
1.参赛作品应内容政治正确、导向正确;参赛队伍确保作品的原创性,无版权问题。
3.参赛团队将按照所在赛道要求的参赛材料于4⽉3⽇16:00前将推荐作品的各类所需材料(附件1、2)打包,邮件主题请注明【赛道类别+2025年“人工智能+”竞赛参赛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2098088200@qq.com。
四、作品要求及奖项设置
1.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我校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得重复报送。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严禁抄袭。经过选拔后的优秀作品可获得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直接资格。
联系人:齐芮 孙奥博
联系电话:0431-85095276、19315275348
共青团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八日